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是了解当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资料。作为年鉴宝网站的核心资源之一,这份年鉴全面记录了2007年中国在经济、社会、行业等多个领域的关键数据。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对年鉴内容进行解读,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其价值。
经济数据:稳步增长与结构调整
2007年,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,国内生产总值(GDP)达到26.58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4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1.3%,第二产业为48.6%,第三产业为40.1%,显示出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。
从区域经济来看,东部地区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,广东、江苏、山东等省份的GDP总量位居全国前列。以广东省为例,其GDP总量突破3万亿元,占全国总量的11.3%。与此同时,中西部地区也在加速发展,四川、河南等省份的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。
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还详细记录了固定资产投资、消费市场、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数据。例如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.7万亿元,同比增长24.8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.9万亿元,同比增长16.8%;进出口总额达到2.17万亿美元,同比增长23.5%。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潜力。
社会数据:民生改善与人口变化
2007年,中国在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。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,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,同比增长17.2%;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,同比增长15.4%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,但依然存在明显差异。
在人口方面,2007年中国总人口为13.21亿,其中城镇人口占比为44.9%,农村人口占比为55.1%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.17‰,较往年有所下降,反映出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效果。此外,年鉴还记录了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数据。例如,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885万人,同比增长8.4%;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29.8万个,同比增长2.1%。
行业数据:重点行业的发展与挑战
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对多个重点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。其中,制造业依然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。以汽车行业为例,2007年全国汽车产量达到888万辆,同比增长22.0%,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。此外,电子信息产业也保持了高速增长,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.6万亿元,同比增长18.2%。
能源行业在2007年面临较大的挑战。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6.5亿吨标准煤,同比增长7.8%,其中煤炭消费占比为69.5%,石油为19.7%,天然气为3.3%。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成为当年政策关注的重点。
在农业领域,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,同比增长0.7%。其中,稻谷、小麦、玉米三大主粮作物产量均有所增长。然而,农业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,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收入增长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区域数据:各省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
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对各省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进行了详细梳理。以北京市为例,2007年其GDP总量为9353亿元,同比增长12.3%。作为全国政治、文化、国际交往中心,北京的服务业占比高达71.9%,显示出其经济结构的独特性。
上海市在2007年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,GDP总量达到12189亿元,同比增长13.3%。作为全国金融中心,上海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.2%,位居全国前列。
中西部地区的代表性省份如四川省,2007年GDP总量为10505亿元,同比增长14.2%。四川在农业、制造业、旅游业等多个领域均表现出色,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标杆。
年鉴宝总结
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作为一份权威的统计数据汇编,为研究中国经济、社会、行业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。通过年鉴宝网站,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取这份年鉴的完整内容,深入了解2007年中国的发展脉络。无论是学术研究、政策制定还是商业决策,这份年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。